潮新闻 2025-04-16
“两年前,贵学院学生来到三溪村开展实践活动。他们深入调研,凭借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为三溪村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发展规划。这些成果为三溪村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指明了方向。
在这两年间,三溪村以贵学院学生的实践成果为蓝本,积极探索,全力打造共富蔬果集市。如今,这个集市已经成为三溪村的经济支柱,村集体经济每年实现净收益200万元,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收到了一封来自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三溪村的感谢信。
这封来自山间的信件,满载着质朴气息与纯真情感,讲述了一个青春致富乡村的故事:8位浙商大的00后学生,用艺术设计这支充满创意的画笔,改变了一座浙西小村的命运,帮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菜篮子”基地,变成了人们争相探访的网红打卡地。
有山有水蔬果香
浙西山村希望留住年轻人
2023年夏天,浙商大“艺术乡建·助力共富”暑期实践团的8位学生踏上了三溪村的土地。“早在出发前,我们已经了解过当地基本情况。”实践团负责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张浩南说。
三溪村位于浙西山坳,背靠乌鹰山,还有一条龙绕溪穿流而过,自然景观很美。
球川镇团委书记徐航介绍,2020年村社换届之初,三溪村每年村集体收入仅6300元,欠款260余万元。这两年,村里探索发展兴村展业,“球川镇大三溪”果蔬产业联盟建起标准化大棚2000亩,种植小番茄、草莓、水蜜桃、藜蒿、羊肚菌等高价值农产品20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300万元。
但一开始,当地仍以蔬菜种植等第一产业,经济发展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发展动力。2023年夏天,球川镇团委便抓牢浙江各大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邀请浙江工商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团队来村里开展课题调研,希望用年轻思维打开三溪村的发展思路。
“从大棚里摘下的番茄和黄瓜,简单用水冲洗一下,口感真的很好。”张浩南说,他和其他几位同学一到三溪村,就马不停蹄展开调研。从蔬菜棚到村民家,他们了解到当地村民朴素的发展愿望。
“村里留守的老人多,空房子也多,村民想发展旅游业,这样可以把房子开发成民宿,还能开早餐铺挣钱。”更让大学生动容的是,村里原先留不住年轻人,上了年纪的村民期盼经济改善,希望孩子们能回家工作。
这样淳朴的心愿成了实践团的动力,他们走访、调研、讨论,用无人机绘制村庄三维地图,和村干部们围坐开“板凳会议”,计划发挥专业特长,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为当地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实践团的动作很快,第四天,他们就带着第一版方案去县里汇报。
张浩南告诉记者,小组调研过后发现,三溪村虽然依山傍水,但因为村里蔬菜大棚覆盖面积广,自然景观看起来并不突出。整体改造方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村里的蔬菜品牌“农小二”打造视觉名片;二是将村里的蔬菜大棚改造成“沉浸式田园乐园”,开发采摘、露营、研学等文旅项目。
首先,他们计划在大棚内部设置更多场景,游客可以采摘蔬果,逛逛集市上的农副产品或文创衍生品。
另一边,打造室外露天景观,建造观景台远眺山水风景,在草坪上烧烤露营,给游客提供乡村悠然场景。
西南方向的饲养场是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异味影响着村民生活和游客体验。他们通过蹲点记录风向数据,设计空气净化区,选用吸附性植物,打造了一条“会呼吸”的生态廊道,有效改善了环境。
改版多次方案
70%设想已经落地盈利
然而,想法很美妙,汇报后县里提出了更实际的问题:改造成本高,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徐航解释,学生们在初步开展整体设计时,未将永久性保护农田、饮用水保护地河道10米退让线等红线范围考虑在内,设计方案初稿一度废弃,团队需要打破整体设计框架,重新构建设计思路。
“这些问题都很现实,让我们了解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为村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因素。”张浩南说。
但他们未气馁,立马重新调研调整方案:大棚采摘区改用可拆卸汀步,休闲区的露营桌椅选择轻便款式,方便村民收纳。河滨步道保留原有的行道树,增加鲜花种植,并采取人工草坪……
在浙商大团队返校后,球川镇利用此份设计成果,多次开展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运营资本进驻。2024年夏天,图纸上的构想变为现实,滨河景观休闲区和大棚体验区率先亮相,实践团设计的改造方案70%落地。今年初,露营基地和蔬菜集市也正式营业。
“目前小番茄基地仅蔬果销售年产值预测能够达到280万元,净收益在30%,其中村集体分成在4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3万元。自2023年开展农文旅产业打造后,二产、三产由三溪村强村公司运营,年收入170余万元,其中包含民宿运营、小番茄产品深加工、文创产品销售。”徐航表示,总体收益超过了200万元,为此村里给浙商大学生团队寄了感谢信。
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采访中,张浩南反复提及球川镇团委书记徐航和三溪村村支书李爱明,正是这两位90后当地干部的热情,让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充满动力。
实践团在2023年结束实践离开三溪村后,一直和两位当地干部保持线上联系,沟通大棚内部改造、品牌设计、沿河景观带打造、露天营地打造等方案落地细节。
前不久,徐航告诉张浩南,村里土地指标准备调整,两年前设计稿中不能落地的部分又能派上用场了。“他们是真的把我们的方案记在了心里,并实地推进,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张浩南说。
张浩南是安吉人,他的爷爷曾在当地矿区工作,他从爷爷口中听说过原来的乡村生活,从小感受过安吉如今的乡村新貌,明白乡村振兴的力量。他和同学们都希望能用专业特长为三溪村的乡村振兴做一点实在的贡献。
“收到三溪村的感谢信,我们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的同学感到骄傲和自豪。”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郑晓春表示,在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社会实践是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实践成效评价环节加入“甲方”因素,让数据说话、让成效说话、让受众说话,确保实践质量得到科学评价,不让社会实践变成获取学分的“过场戏”。
两年来团队成员陆续面临毕业、考研等个人问题,他们没有再回三溪村去看看,但徐航和李爱明一直记着他们。他们常给学生们发来照片,有时是新建的游乐设施,有时是村民在集市的笑脸,结尾总不忘加一句“常回来看看”。张浩南说,今年夏天,一定要再回去一趟,看看自己设计的成果给村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这便是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